HFO制冷剂的地位将日益突出

天然制冷剂曾是最早期制冷系统的核心。然而,随着科技的进步,它们逐渐被人造制冷剂所取代。这些合成制冷剂具备更广泛的适应性,适用于多种暖通空调与制冷应用,同时有效解决了天然制冷剂易燃、有毒及腐蚀性强等问题。常见的合成制冷剂包括氯氟碳(CFCs)、氟氯烃(HCFCs)、氢氟碳化物(HFCs)以及氢氟烯烃(HFOs)。

然而,这些合成制冷剂的优势也伴随着环境代价。例如,CFCs 与 HCFCs 拥有极高的臭氧消耗潜能值(ODP),对臭氧层造成了严重破坏。虽然 HFCs 被视为替代品,却因其高全球变暖潜能值(GWP)而成为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。

为应对这一问题,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及其后续修正案促使各国逐步淘汰 CFC 与 HCFC,并着手减少 HFC 的使用。在这一演变过程中,天然制冷剂正重新回到主流视野。二氧化碳(CO)、丙烷(CH)、氨(NH)和盐水等天然工质,由于其几乎为零的 ODP 和极低的 GWP,被广泛认为是环境友好、可持续发展的制冷剂选择。

根据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,发达国家须在 2000 年前全面禁用 CFC,发展中国家则在 2010 年前完成淘汰。HCFC 的淘汰时间则为:发达国家在 2020 年前、发展中国家在 2030 年前逐步停止使用。

2016 年 10 月,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通过《基加利修正案》,进一步明确了 HFC 的淘汰路径。根据修正案,发达国家自 2019 年起开始逐步削减 HFC 的使用量,而发展中国家的削减起点则设定在 2024 年(部分国家为 2028 年)。最终目标是在 2040 年代末期将 HFC 的使用量减少 80-85%。

与此同时,某些地区如欧盟,正以更快的步伐推动 HFC 的淘汰,以实现其更高的去碳化目标。作为含氟温室气体的一种,HFC 受到欧盟《含氟气体法规》的严格监管。该法规计划在 2030 年前,将氟化气体的排放量在 2014 年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二。法规采用分阶段策略,优先削减 GWP 较高的气体,并根据产品类型设置具体限制。例如,小于 3 公斤制冷剂的热泵系统,仅可使用 GWP 不超过 750 的制冷剂,直到 2025 年禁用;而在制冷领域,热交换器等设备则可使用 GWP 不高于 1500 的制冷剂,直至同年禁用。

最终,这些政策的共同目标,是逐步淘汰高 GWP 的合成制冷剂,转而采用 GWP 低的天然制冷剂、HFOs 或混合型工质,以实现更可持续的环境发展路径。

 

以下是制冷行业的氢氟碳化物路线图:

2020: 禁止使用全球升温潜能值超过 2500 的所有制冷剂。例如

制冷剂

GWP

R-404A

3922

R-507A

3985

R-422A

4143

R-422D

2729


2022- 2025: 禁止使用全球升温潜能值超过 1500 的所有制冷剂。例如

制冷剂

GWP

R-407A

2107

R-407F

1825

R-407C

1774

R-410A

2088

R-452A

2141


2030 年:禁止使用全球升温潜能值超过 150 的所有制冷剂。例如

制冷剂

GWP

R-32

675

R-134a

1430

R-448A

1273

R-449A

1397

R-450A

600

R-513A

631


随着可合法使用的合成制冷剂数量减少、价格上涨和制冷剂短缺,HFO制冷剂的地位将日益突出。 面对全球对环保制冷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,科慕公司(Chemours)作为全球领先的氟化工企业,积极响应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及《基加利修正案》的要求,率先研发并推广新一代低全球变暖潜能值(GWP)的氢氟烯烃(HFO)制冷剂。其Opteon™系列HFO产品不仅在性能上满足多种应用需求,还具备极低的环境影响,为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。通过不断创新,科慕正引领行业从高GWP制冷剂向更环保、低碳的解决方案转型,助力全球实现碳中和与气候目标。

 

创建时间:2025-04-08 13:18
网站首页    行业资讯    HFO制冷剂的地位将日益突出